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研究生教育

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船舶与海洋工程)

发布者:李荣辉  时间:2023-04-04 12:40:29  浏览:

船舶与海洋工程(代码:0824

 

一、学科简介

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主要立足南海海洋开发在海洋工程领域的人才需求,兼顾海洋环境保护及海洋权益维护任务,依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广东省船舶智能与安全工程技术中心等重要科研平台和基地,围绕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船舶智能化与海洋信息工程等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在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系统优化与安全保障、核心技术攻关与国产化替代等方面,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综合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且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海洋工程技术人才,为落实国家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2021年增列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学科具备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优秀的师资队伍。经过近几年建设,学科面向水上交通运输,南海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维护等重大科技需求,形成了以珠江领军人才为带头人的学科梯队,目前拥有硕士生导师16人,包括教授9名,副教授7名。依托海洋科学学科海洋工程与技术方向,具备博士生培养资格导师9人。学科今5年累计申请并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已经成为华南地区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

本硕士学位点设置在船舶与海运学院,于2021年获批,招收培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轮机工程:以船舶动力装置及系统优化设计、运维保障、高效节能、污染防控为主要研究领域,开展船舶动力装置设计与优化、动力系统监控与运维保障、海洋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船舶污染监测与防控等方面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2.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面向船舶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趋势,开展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数字化设计与优化、海洋结构物延寿与性能评估、水下航行器设计与应用、流体动力学数值计算与分析等方面的科学与工程问题研究。

3. 船舶智能化与海洋信息工程:面向海洋工程领域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需求,开展水下智能与水声工程、海洋物联网关键技术、水下航行器控制、船舶运动控制与智能航行技术等方向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研究。

三、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政治立场坚定、学术道德纯洁、创新创业能力强,能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1. 热爱祖国,爱党护党,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

2. 较为系统的掌握本学科相关研究方向的基本理论,具备一定科研技能和较为宽广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海洋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3. 熟悉本领域相关方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及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及工程实践能力。

4. 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能够应用熟练地阅读外文文献,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能力以及学术交流能力,并能够运用外语进行论文撰写。

5. 具有健康的体魄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培养方式

1. 采取导师负责制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第一责任人,课题组及其他有关教师进行集体指导。

2.采取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并重的方式。使研究生系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使研究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五、基本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含休学),全日制硕士采取全脱产在校学习方式。

六、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毕业应修学分不低于32学分,包括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12学分,选修课8学分,公共选修课1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

课程学习一般在第1-2学期内完成,部分课程可安排在第3学期。课程成绩60分以上(含)为及格,成绩及格取得相应学分。跨学科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门本学科本科阶段主干课程,要求成绩合格,但只记录成绩不计学分。

课程设置见附表

七、培养环节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完成课程学习及以下培养环节。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新生应在入学后3周内在导师指导下初步制定培养计划(主要是课程学习和实践计划),并在三个月内逐步完善,确定后的培养计划经导师签字确认后报学院备案。

2.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

新生入学后应接受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专题教育报告会,报告会实行签到考勤,要求全勤。学习《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理工医科),要求通过学校组织的学术规范知识测试。认真学习《广东海洋大学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等文件以及国家相关规定。

3.开题报告

研究生须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开题。

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进入学位论文工作前进行开题和方案论证,说明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目前研究现状、完成课题的条件和可行性、课题实施方案、研究的创新点、预期成果、进度安排等,在学院内公开报告,要求第3学期完成。具体要求参照《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规定》。

4.中期考核

4学期初,开展研究生中期考核,主要是对政治思想、课程学习、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和评议,具体要求参照《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5.学术活动(必修 2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一定的学术活动,学术活动内容包括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学术研讨会等。硕士生在校学习期间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5次,至少在学科或学院范围内公开做一次学术报告(不包含开题、中期和答辩报告),完成学术活动要撰写总结报告,经导师(或指导小组)检查、审核,完成时间为第15学期。

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应做好记录,第5学期撰写总结报告,经导师(或指导小组)和学院审核,合格者取得2学分。

6.实践活动(必修 2学分)

实践活动包括教学(科研)实践和专业实习,内容要与学位论文有关。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实践活动累计时间一般要求不少于2周,第15学期进行,第5学期末提交教学(科研)实践报告、专业实习总结报告,由导师和学院进行审核,合格者教学(科研)实践记1学分,专业实习记1学分。

7.学位(毕业)论文撰写

学位(毕业)论文研究的实际工作时间(从开题报告到申请论文答辩)一般不少于1.5年。论文撰写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论文应当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数据准确,亮点突出,引用得当,保证原创性。(具体要求参照《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8.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实行原创性检测、专家评阅、公开答辩制度。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一般安排在第6学期。具体要求按《广东海洋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规定执行。

八、毕业及授位

研究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培养环节,考核合格,方能申请学位(毕业)论文答辩,通过论文答辩者,则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在读期间以广东海洋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以第1作者(或导师为第1作者、学生为第2作者)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CD期刊或EI以上高水平检索论文)或授权一项相关的发明专利,通过审核后方能申请学位。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合格,根据《广东海洋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附表:

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公共学位课

7学分)

2170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考试

必修

215027

英语读写A

64

3

1

考试

必修

215028

英语听说

32

1

1

考试

必修

21703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

16

1

1

考查

三选一

217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1

考查

 

217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1

考查

专业学位课

12学分)

212001

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

16

1

1

考查

必选

212002

工程数学基础

32

3

1

考试

必选

212003

高等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

48

3

1

考试

轮机工程

212004

船舶动力装置与系统

48

3

1

考试

212005

海洋能理论与技术

32

2

2

考试

212006

计算流体力学

48

3

1

考试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212007

船舶系统工程理论

32

2

1

考试

212008

船舶结构力学

48

3

2

考试

212009

水声学原理

48

3

1

考试

船舶智能化与海洋信息工程

212010

现代声呐系统技术

48

3

1

考试

212011

海洋信息技术

32

2

2

考试

212012

智能控制理论

48

3

2

考试

 

212013

船舶运动控制及建模

48

3

2

考查

专业选修课

8学分)

212014

学科前沿与研究进展

32

2

2

考查

根据研究方向选修

212015

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设计与分析

32

2

2

考查

212016

海洋浮式结构设计基础

32

2

2

考查

212017

水下航行器专题

32

2

2

考查

212018

结构抗冲击分析与评估

32

2

2

考查

212019

力学有限元分析技术

32

2

2

考查

212020

轮机自动控制与监控技术

32

2

2

考试

212021

船舶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

32

2

2

考查

212022

信号分析与故障诊断基础

32

2

2

考查

212023

船舶污染防控技术

32

2

2

考查

212024

船舶电机及电力推进技术

32

2

2

考查

212025

材料学及腐蚀防控技术

32

2

2

考查

212026

新能源技术专题

32

2

2

考查

212027

数字信号处理

32

2

2

考查

206005

声纳信号处理专题

32

2

2

考查

206007

现代激光海洋应用

32

2

2

考查

206011

海洋物联网

32

2

2

考查

206006

海洋声学探测与信息技术

32

2

2

考查

212028

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

32

2

2

考查

公共选修课

1学分)

230001

科技文献检索

16

1

1

考查

任选1

231001

中文科技论文写作

16

1

1

考查

201025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

16

1

1

考查

215026

第二外语(日语)

32

2

1

考查

222044

海洋艺术赏析

16

1

1

考查

必修环节

4学分)

206J01

学术活动

 

2

1-5

考查

导师组考核

206J02

科研实践活动

 

2

1-5

考查

导师组考核

同等学历

(跨专业)

补修课

212033

船舶原理

 

 

1-2

考查

 

212034

流体力学

 

 

1-2

考查

212029

理论声学

 

 

1-2

考查

212030

热工基础

 

 

1-2

考查